
為了延續與真輔一同邊遊邊畫呼倫貝爾的回憶,也不想再羨慕他,踩遍海外各國的經驗,決定不再說說,很快就拍板決定一個長達半年的遊繪台灣計劃。 |
後壁 墨林里
一幅經典的農村油畫
環島的第一站,是台南後壁,一個有農田與老街的地方,已經11月立冬,沒料到太陽還是毒辣辣,彎進村裡路過老街,遊客不多村子安安靜靜的。
首站先抵達旅客服務中心討論,村子裡哪裡好吃好玩,拿好地圖就到斜對面的和興冰果部,店內的桌椅,是用檜木打造的情人雅座桌椅,是舊時約會相親的必選,冰品上桌,一嚐是有香蕉油風味的綿綿冰搭配綿蜜紅豆,紅豆牛奶月見冰令我滿心歡喜,決心明日還要來。


|
 |
午餐 不起眼的小飲食店,在米廠對面,簡單的蛤仔湯與水餃,第一餐印象不壞,稍作休息後就開始悠遊無米樂。
小小計劃

|


|
百年菁寮國小
純樸的日式木造禮堂,生態園有鴨與羊,操場旁有一大片桃花心木林,
彷彿走入時光機,我與大象先生合影留念,真輔吊起單槓,重溫兒時光
陰,他說我最愛問問題,是功課不好很吵的小孩,我說我每天都遲到,
鐘聲響了才慌亂攀牆入校園。

|
 |
菁寮國小對面的
菁寮天主教堂
出自普立茲克得獎之手的教堂,建築由四個角錐尖頂組成,分別為「鐘樓」、「聖洗堂」、「聖殿」、「聖體小堂」,主外觀包覆鋁皮角錐尖頂,圓錐頂上各有不同的基督信仰標記,分別為「公雞」、「鴿子」、「十字架」、「王冠」,這些狀似秋收之後田間稻草堆的四個尖錐建物,意為「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帳幕」,據說繞到教堂後方,才能欣賞到這棟建築最美的角度,內部參觀限周末時間。
接續拜訪台一號省道旁黃家古厝

|
 |
黃家古厝 雕刻美
七包三式的四合院,坐北朝南,佔地六千多坪,正廳為「公媽廳」,是
全棟大厝的軸心,想起前年中秋來此參加音樂會,令人印象深刻。
狗狗們三四隻慵懶的走動與休憩,十分自在,黃崑虎先生介紹了雕刻之美,真輔當場寫生,記錄下與古宅的黃昏時刻,告別前崑虎先生指點了畫作,交流下瞭解主人家深厚藝術底子,這樣的行家,才會有眼光用心保留歷史古宅。


|
 |
晚餐走異國風
後壁車站旁,招牌寫著台灣越南美食,餐點分量足。
飽食後騎回村子...路好黑呀!

|
 |
 |
菁寮老街
早餐碗粿
起得太晚,選擇已經不多,我想農夫們或學生,應該六七點就吃完早餐了,選了一家中西式都有的店家吃碗粿,巧遇小朋友參訪行程,好大聲的齊聲說:我們是菁寮國小朋友,這麼有元氣的招呼,讓我們也迫不及待要開啟美好老街日。
|
接下來的行程,印證了
台灣女性的堅強
兩天來,遇見了幾位女性,鋁桶店老闆娘,年輕時丈夫去世後,就接下龐雜的鋁製品打造技藝,養大了孩子。冰店老老闆娘不捨老闆身體不適,也接下開店重擔,棉被店老闆娘是先生堅強後盾,細細為他打\理一切,耳耙子師傅太太,身兼助手與理髮師,崑濱伯母個性直接,堅忍與吃了一輩子苦,陪伴老伴還完債務 ,傳統女性背負打理家裡事務,煮三餐,田裡與孩子公婆,捨不得吃捨不得用,這些身影是很多家庭,最溫暖與嘮叨的印記,且大多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。
建成鉛桶店 |
 |
|
 |
 |
和興冰?店
村裡逛了好一陣,腦眼昏花之際,不由自主回到老冰店,一碗冰,撫慰了我的味蕾
今天嘗試加梅粉吃法還加點花生冰。 |
 |
 |
啊…長知識了
第二天跟和興第二代老闆娘,聊個起勁,我問:黑松沙士還有賣嗎?他說玻璃瓶不出之後,就漸漸取消這項飲料,以前桌上,擺的調料除了梅粉還有鹽巴,下午農人們從田地回來,就會跑到店裡點杯,黑松沙士加鹽加顆蛋,再自己酌量加鹽,就是清涼退火的代表作。 |
兩美理髮店
冰店對面有個小攤子,卻賣很厲害的小東西,一隻鵝才可做一隻的手工耳耙子,寫生途中,偶有旅遊團經過,兩老趕忙至門口招呼,他們說要介紹呀,這樣人們才會來,村子才有活力。 |
 |
 |
 |
 |
隆泰棉被店
距離無米樂紀錄片拍攝過後,已經14年過去,巧遇主角之一煌明伯,專業的為我們介紹花布花色變化,還有手工棉被的手路與秘密,一直
記得他說:作被子需兼具三大條件 ,品質、工夫、良心,缺一不可,貪心會通通反應在成品上,還有他對稻米品質的驕傲,像是他的孩子
般介紹著,不過長期勞作的他,背已伸不直需要拐杖,但仍四處奔走,熱情的貢獻他所有,在這初冬早晨,我好好上了一課,讀到老農們
不為收成多寡而難過,無米仍快樂的精神,打拼努力的韌性感染了我,煌明伯說:日子有在過,心情也不錯,這樣就滿足了。 |
 |
 |
 |
介紹自家種植的米 |
為我們分析棉被的好壞 |
金德興 中藥罐子依然在那
具閣樓形式,在台灣稀少罕見建於清乾隆末年,約二百年的歷史,其整體建造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、樑柱、斗供等木構接榫
未用一釘一鉚,展現了傳統建築手法的精緻與細膩,主人家為我們簽名時閒聊,原來阮先生是真輔的雲林同鄉遷居到此。 |
 |
 |
瑞榮鐘錶 滴答滴答
整點時進去瑞榮鐘錶店時,會聽到陣陣的鐘聲,每只鐘都極力證明自
己還運作著,瑞祥伯已經從事鐘錶修理餘一甲子了,年屆90的他還熱
情為我們介紹店內珍藏的好物,走到後廳,一桌鄉親正在聊天喝茶,那一刻有時光倒流的錯覺。 |
 |
崑濱伯無米樂
與崑濱伯合影,言談中深深感到村裡的老人家是真實的歷史,菁寮最原始的生命力。
暫別 台南後壁,一個有農田與老街的地方
來感受菁寮的人文歷史與純傳統樸的生活態度
體驗「庄腳人」的慢活之學。 |
 |
 |
後壁 土溝藝術村
真輔歷年都會隨著雲林故事館四方去走讀,去年也來過這個村落,是一個舊前養了很多水年,如今卻以整座農村都是美術館而聞名的村里,這次路過特意彎進來拜訪,走進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的『客廳』,這個公共空間是豬舍改造,充滿巧思的造景與散置的村民作品,藝術感之下還保留純樸風味,村民熱情招呼我們坐下,與大家喝茶一起聊聊,感受當下,前村長很阿莎力的讓我們住下,這天終於有了落角處。 |
 |
 |
 |
 |
一個周間拜訪,還可以感受到寧靜的小村落,很閒適的可以逛逛村裡,老人家們被激發創作,鄉間造景變得有趣,年輕人也聚集在此成長開公司,環境因為創作者及遊客的進入,10幾年來多次兌變與舉辦展覽,我想都是很多社區可以取鏡的地方。
阿嬤招呼著說:歡迎來玩呦!
白河市區
晚間騎機車到綠色隧道逛逛,路途巧遇蓮藕田收成,一大群人一起坐著小板凳工作,挑揀蓮藕,大家早上五六點就要上工,直到採收完成才可收工,十分辛苦。 |
 |
 |
 |
 |
晚餐肉丸
小小攤車購買的民眾絡繹不絕,肉丸端上附贈湯一碗,裡面的夾餡肉質新鮮,油炸過的外皮Q彈,我的習慣是吃剩下三分之一時,混入清湯中,兩種吃法,很是滿足。
餐後來杯傳統蓮藕茶

|
 |
村子口的小店
早晨告別收留我們一晚的土溝社區張佳惠先生,張家四代同堂的笑容深映我心,再度致上感謝,告別後,就近在村子邊一棵50年老榕樹下享用碗粿早餐搭虱目魚丸湯,老闆娘敘述著舊時婆婆就在這樹下,以小小攤賣冰,時往事移第二代接手增加了雜貨店與早午餐選項。

|
 |
前往新營路上沿路拜訪了後壁冰糖醬鴨,可試吃,滷蛋便宜又好吃,路上還有全台灣最大的鄉土造景7-11,簡單午餐後,再騎幾十分鐘就抵達下一個城市。

|
 |
新營
抵達新營立馬奔去阿忠豆芽菜麵店,簡單素雅的麵條加了些許豆芽菜,灑上蒜頭醬油,麵香充分展現,搭配苦瓜湯,湯頭帶著魚香味,十分好喝。
餐後前往一個新興景點,廢棄的長勝營區的綠色隧道,尋路途中問了加油站員,他們似乎不以為意,覺得好像不值得前往,給了我一個見仁見智的評語,帶著狐疑的心情抵達,半個遊客也沒,真輔索性坐下開始寫生,果然來對了!榕樹老老長滿鬚鬚,勾肩搭背的相依成拱形,林中散步陽光些許從交錯的枝椏中灑下,彷彿時光可在此刻暫留,不曉得這片林子未來命運如何,不禁有些擔憂起來。

|
 |
鹽水(月津、月港)
傍晚抵達橋南老街,是鹽水區最早的一條街道,清領時期鹽水通往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,意外的遊客和攤販都不多,路經一間百年打鐵舖,牆上貼滿採訪與報導剪報,第五代老闆眼神示意叫我們進去,然後真輔困住了,老先生十分愛聊,強力放送下,我們皆記住了他的過往榮光。
|
 |
香客大樓初體驗
黃昏天色漸暗,急忙尋找落腳處
聽說大型廟宇可以借住,但因為對價格與環境不清楚 遲遲沒有將此列為選項,鹽水香火鼎盛之地,想必有我們容身之處,結果落腳武廟,武廟供奉關聖帝君,是蜂炮活動起源地,訊問廟旁一間看起來是展覽室的人員,原來就是處理房務的女士,繳費後,順利入住,環境尚可,但提醒大家,香客大樓在廟會及年節活動,僅提供廟宇交流或工作人員入住,並不對外開放喔! |
 |
晚間步行到大街上覓食,很多店家看來都頗有歷史,嚐試了意麵與滷菜,路上隨意選擇的店家滷味還是很不錯,餐後又吃了菜燕、芋頭餅、綜合果汁與綜合剉冰,鹽水左走右拐皆可遇到廟,吃飯小食好像在廟前吃一般,多了份鮮活的生活感。 |
 |
 |
天!眼睛與耳朵的錯亂
返回住宿前遇見廟宇謝神播放影片,佇足之下居然是四部片一起播放,聲音此起彼落,因為還是近期片子,我見到螢幕就定格,但是最後還是不敵音量干擾 速速離去!回宿舍梳洗去囉! |
|
 |
 |

|
阿伯好功夫,讓早晨很滿足
早餐很是忙碌,排隊碳烤雞蛋糕,老闆年事已高,但仍熟練的一個一個步驟麻煩的添碳、添麵汁、翻烤、裝袋,連當地人都排隊的小店,大夥都司空見慣的耐心等待,聽說週末人潮更誇張,麵糊用完即收攤,而且不是天天賣,看老闆心情及身體狀況,終於領到餅, 尺寸比一般大,上方寫著慢活、知足、福,邊吃邊感受紮實口感與蛋香,心領神會,福的意義。 |
|
豬頭飯肉好鮮
排完隊,原本預計的草魚湯配肉燥飯趕不上,換上市場裡張瑞芳豬頭飯,老闆娘俐落勤快整理招呼全攤人,一刻不得閒,遠遠看見來客先準備混了肉汁烹煮的米飯,再端上免費清湯,再依客人喜好切出三層肉、香腸等等配菜,最後客人自行澆上蒜泥汁與辣椒醬,就是民生況味的完美,這樣營養的吃法是為了讓早起上工的農夫有滿滿力氣,我想現代人應該吃不慣這樣澎湃的早餐吧,此攤重點在於湯肉新鮮,完全展現菜市場的活力,可不是其他地方享用的到。 |
 |
 |
老街漫遊
早餐完畢開始探訪小巷弄,地板舖設了紅磚,住戶很多還居住於老屋內 ,適合漫遊,銀峰冰果室嘗過紅豆牛奶冰後,接著八角屋、中國風天主堂、重建的戲院,南橋老街,距離都不太遠,步行就可走完,午餐再試試鹽水意麵與肉燕酥湯吃起來像是大顆的炸餛飩,泡在湯裡的部分濕軟,
沒沾到湯的那部分又很香脆,口感豐富。
下午安排了台灣詩路行程,單車出發……好奇中

|
 |
 |
 |
田寮里
離開鹽水市區前往田寮,沿著19號縣道,騎了好一陣子,停下來看一下地圖,突然眼睛一亮,路旁小水溝邊居然有塊立牌,寫著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,這樣擾攘的路邊,讓我心頭一陣清涼,地圖不用看了,我知道我已快抵達,不久後順著路標彎進田邊小俓,停在夫妻樹下乘涼片刻,再沿著一道道的詩詞散步,詩被以書法體燒製在陶瓷片上,再如書簡與音符般被排列,工整中帶有韻律感,在一片社區營造塗鴉熱中,這樣的設計讓人實感舒服與有特色,留下一些時間逛逛村子,小廟、老人家、老屋子都安然自在著,彷彿也被詩所感染。
|
 |
 |
 |
晚上留宿一晚,房間打掃的十分潔淨,一夜好眠,早餐主人家端出自製包子饅頭與特別的米漿,新鮮好吃,一會兒民宿主人許先生,請喝咖啡,盛情之下再請他為我們吟唱幾首詩詞,美景配詩歌,真是享受,微風余來樹影搖曳,聆聽農夫對土地的熱愛, 植物的關愛,及對詩詞歷史的尊重 ,讓人學習成長許多。 |
 |
 |
 |